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
人活着是为了解脱烦恼,脱离轮回。
佛教的核心——去除烦恼——而不是关于2113求神拜佛、佛菩萨保佑等跟真正的佛教无关的问题。
烦恼,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通常是指内心的烦闷苦恼或焦虑不安。不过,在佛教中所指的烦恼,包含的范围要大得多,它不单指烦躁、苦闷、焦虑,还包括贪婪、执着5261、自私、傲慢、虚荣、妒忌、吝啬、错误的见解、怀疑、猜忌、生气、愤怒、憎恨、残酷、反感、愚昧、无知、麻木、散乱等等。用现在的话4102来讲,就是负面情绪、不好的心理状态。
修学佛教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要去除这些烦恼。如果一种方法不能断除烦恼,那就不是佛陀的教导!
佛陀不是叫你去求长生不老,不是叫你去求升天成仙,也不是叫你去求财、求名、求利、1653求官、求子、求对象、求升学、求保佑、求平安……不是这些,这些都不是佛教!
佛陀教导我们要真正认识自己的身心,去除自己的烦恼,这才是佛教!
足够勇敢的人,会用一生去思维人为什么活着。
不同的人生时期有自己不同的“目前尚且满意的答案”,但随着不断的经2113历成熟,答案会不断的演变,我就是如此。
几年前,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可以用一5261些话描述,但到今天,我的答案没有任何文字可以描述,甚至并不具有内容与含义。如果真有人问我:“你为什么活着?”,我会说:“不为什么活着”“那你觉得有意义吗?”“很有意义”“什么意义?”“不知道”。不是不4102知道,而是不具文字意。
不管怎么样,不断地探索这个问题总是好的。
也许你觉得我不是从佛教的角1653度来回答,不过我确实就是从佛教的角度来回答的,至少是从自己实修实证的经验来回答的。
原以为那个宇宙是一体的见解是你自己的想法,后来找了一下,原来是别人的。
这个想法就是梵我合一的外道常见,不是佛法正见,不可取。如果顺著2113这个思路下去,你会离佛法的正知见越来越远。
人活在世上,简单来说有三个目的,还债、还愿、发愿。还债看起来是被动的,但是也是因为我们自己往昔造做的业所形成的。而还愿则是我们在过去生所发的愿没有完成,所以在这一生继续努力完成我们过去的愿望。而发愿,则是我们在今生所许下的愿望,我们在今生及以后要去实现它。这里的愿,有可能是好愿,有可能是恶愿,我们过去发了什麼愿,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能够知道我们今生发什麼愿望,就应该要发好愿结善缘,而不要发恶愿结恶缘。
有时候,因为种种的因素让我们会身不由己,这是可能的,可是这也是我们所造业而感的果。所以,虽然可能会身不由己,但是我们的心是自主的,不应该心不由己,而放任自心,随波逐流。若是这样,那人生真的就像你说的跟傀儡玩偶没5261两样,统统是被业力牵引。
最后,空不是虚无,佛法说的空或空性,是一种变化的可能性,也是因缘、因果规则的本质。如果没有空性,就没有所谓的因、缘、果的规则,事物、事情不会有任何的变化,或是事物事情是没有任何原因所造成的。当我们能明白(至少在理解上明白)空的意义是这样,那我们就能掌握因缘果的法则:假如我们期待得到好的结果,我们就会从原因上开始努力,佛法说如是因如是果,就是如此,不要把空当成很难解稀奇的事情。
这样我们的人生就是积极4102的,因为谁都想越来越好。而如果我们努力之后,一时得不到善果报,那也不是因果失效,而是缘未具足,缘份未到而已,所以也不需要灰心丧志。因果是所有宗教所共认的真理,只是佛陀、佛法在因果的观察是最广阔、最深入而又最细微的。若有人虽然不信佛教,但他相信因果,那他的人生也会是向上积极的。所以佛说:「宁起常见如须弥山,不起断见如芥子许。」意思就是说,宁可众生执著有因果的我见、常见跟须弥山一样高,也不可以有一点点跟1653芥子一样大小的不信因果的断灭见。
目的有二:人中的延续2113、文明的延续。要延续的当然是要最好的。佛教视“佛”为“人”的升5261华。唯有不断努力去实现做一个没有瑕疵的“人”,人间才有希望成为一个没4102有痛苦的极乐净土。佛给了半劫(一亿多年)1653的宽限期。届时所有人度能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