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与静息电位

发布时间: 2020-07-29 05:30:42      来源:贵阳癫痫病医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静息电位与膜内电位的区别。

额,收到了求助消2113息,大一上学期学的,好吧,我想想

1.静息电位是指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为外正内负,若给神经元5261一个刺激便会发生动作电位,由于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不同和膜内外浓度差两大原因导致膜内外电位发生改变。

2.发生动作电位后,静息4102电位与动作电位还有来回交替的过程,直至恢复到静息电位。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9697751.html电位差增大减小这里都有详1653细说明,关注离子2种状态下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再进行比较电位差。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形成的原理及特点

静息电位是2113由于细胞膜两边离子分布不平均导致,由于K的通透性远大于Na,所以近似于K离子的能斯特电位,内负外正,约为-70mV

动作电5261位是由于去极化的刺激,使得Na离子4102通道打开,Na的通透性大于K,所以近似于Na离子的能斯特电位,1653约为+30mV

楼上所的是去极化和复极化。那约为是由于Na的内流和K的外流。

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运动有关。正常时细胞内的k+浓度和有机负离子a-浓度比膜外高,而细胞外的na+浓度和cl-浓度比膜内高。在这种情况下,k+和a-有向膜外扩散的趋势,而na+和cl-有向膜内扩散的趋势。但细胞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较大,对na+和cl-的通透性很小2113,而对a-几乎不通透。因此,k+顺着浓度梯度经膜扩散到膜外使膜外具有较多的正电荷,有机负离子a-由於不能透过膜而留在膜内使膜内具有较多的负电荷。这就造成了膜外交正、膜内变负的极化状态。由k+扩散到膜外造成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将成为阻止k+外移的力量,而随着k+外移的增加,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也增大。当促使k+外移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这两种力量达到平衡时,经膜的5261k+净通量为零,即k+外流和内流的量相等。此时,膜两侧的电位差就稳定于某一数值不变,此电位差称为k+的平衡电位,也就是静息电位。

1.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ap)

指膜受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ap是由锋电位和后电位组成的。锋电位是ap的主要成分,因此通常说ap时主要指的是锋电位。

ap的幅度约为90~130mv,神经和骨骼肌纤维的ap的去极化上升支超过0mv电位水平约35mv,这一段称为超射。

神经纤维的ap一般历时0.5~2.0ms,可沿4102膜扩布,又称神经冲动(impulse)。因此,兴奋和神经冲动是动作电位的同意语。

2.动作电位形成的原理

由于ap的峰出现超射,即膜电位由静息时的内负外正转变成内正外负,hodgkin认为:ap的形成可能不是单纯由于膜对k

+

通透性发生改变(如仅对k

+

不再通透,膜电位至多能达到零电位水平),而很可能是受刺激时膜对na

+

产生通透的结果。他们降低细胞外液中的na

+

浓度时,观察到ap峰电位的幅度和上升支的斜率均降低,

说明1653ap确是由于膜对na

+

的通透性增加而造成的。而ap的复极化过程可能是由于膜重新对k

+

通透造成的。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有什么区别

静息电位机制2113

1、Bemstein最先提出细胞内处钾离子的不均衡分布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要要对K有通透性,可能是使细胞能保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的基础。

2、由于钠泵活动的结果,已知所有生物的细胞内K浓度超过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超过细胞内。

3、因高浓度离子具有较高的势能,故K离子有向外扩散趋势,NA离子有向内扩散趋势。

4、假定膜在安静5261状态时,只对K有通透性,那么只有K能以易化扩散的形式移向膜外,而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大分子不随之移动,故会出现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4102的状态,此状态会阻碍K的进一步外移,当K外移造成的内负外正的电场力足以对抗K离子膜内高浓度的外移趋势时,膜内外将不再有K离子净移动。此状态称1653为K离子平衡电位。此机制也就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 RP )

概念: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膜的两侧,故亦称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形成机理:静息电位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离子的跨膜扩散,和钠- 钾泵的特点也有关系。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安静状态下膜对K+通透性大, 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的蛋白质负离子不能通过膜而被阻止在膜内,结果引起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产生膜内外电位差。这个电位差阻止K+进一步外流,当促使2113K+外流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相互对抗的力量相等时,K+外流停止。膜内外电位差便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即静息电5261位。

测定静息电位的方法:插入膜内的是尖端直径<1μm的玻璃管微电极,管内充以KCl溶液,膜外为参考电极,两电极连接到电位仪测定极间电位差。静息电位都表现为膜内比膜外电位低,即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这种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状态。静息电位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但各种细胞的数值不同。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即膜内比膜外电位低70mV),骨骼肌细胞为-90mV,人的红细胞为-10mV。

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运动有关。正常时细胞内的K+浓度和有机负离子A-浓度比膜外高,而细胞外的Na+浓度和Cl-浓度比膜内高。在这种情况下,K+和A-有向膜外扩散的趋势,而Na+和Cl-有向膜内扩散的趋势。但细胞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较大,对Na+和Cl-的通透性很小,4102而对A-几乎不通透。因此,K+顺着浓度梯度经膜扩散到膜外使膜外具有较多的正电荷,有机负离子A-由於不能透过膜而留在膜内使膜内具有较多的负电荷。这就造成了膜外变正、膜内变负的极化状态。由K+扩散到膜外造成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将成为阻止K+外移的力量,而随着K+外移的增加,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也增大。当促使K+外移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这两种力量达到平衡时,经膜的K+净通量为零,即K+外流和内流的量相等。此时,膜两侧的电位差就稳定于某一数值不变,此电位差称为K+的平衡电位,也就是静息电位。其具体数值可按1653Nernst公式计算。

计算所得的K+平衡电位值与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值很接近,提示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向膜外扩散而造成的。如果人工改变细胞膜外K+的浓度,当浓度增高时测得的静息电位值减小,当浓度降低时测得的静息电位值增大,其变化与根据Nernst公式计算所得的预期值基本一致。但是,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值总是比计算所得的K+平衡电位值小,这是由于膜对Na+和Cl-也有很小的通透性,它们的经膜扩散(主要指Na+的内移),可以抵销一部分由K+外移造成的电位差数值。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疾病常识 诊断治疗 护理保健 就诊指南
  癫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脑部疾病,癫痫是一种缓慢的脑部疾病,现在随着癫痫患者的增加,医学界也越来越重视这种疾病的治疗。 癫痫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不同... [查看更多]
  癫痫是大脑异常放电所致的一种脑炎疾病,每一次的发作都会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学生伤害,癫痫这种病虽说我们不是没有什么疑难杂症但是企业需要... [查看更多]
  在生活中,中老年患者应该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按时起床,不熬夜,不饮酒,这样才癫痫病的治疗有帮助。中老年人一般在面临骨质疏松的问题,所以应该... [查看更多]
癫痫病是大脑的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癫痫有很重要的影响,因为癫痫病本身并不具有自身的性质,而且有突然的和反向的复性,每次发作都会对患者的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