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萎缩白癜风肌萎缩

发布于 2022-03-18 10:42:10

肌肉萎缩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造成肌肉萎缩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神经疾病,周围神经疾病可以造成肌肉萎缩比如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当周围神经受到损伤以后其所支配的区域失去神经营养,会发生神经源性肌萎缩,肌电图检查可以证实。2、肌肉疾病比较常见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或者各种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前者主要是肌肉的炎症性病变,在急性期没有肌肉萎缩,如果治疗不及时,持续时间较长,后期可以出现肌肉萎缩。肌营养不良的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假性肥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肌肉萎缩,肌电图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3、废用性肌肉萎缩,这是由于患者脑部或者脊髓受到损害导致肢体瘫痪,肢体长时间不活动,肌肉没有收缩运动,因为逐渐失去运动能力而导致废用性萎缩。

肌肉萎缩是怎么造成的?

一、肌肉萎缩的概念

肌肉萎缩(myatrophy;myophagism)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多由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致,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压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

二、肌肉萎缩的病因

1.神经源性肌萎缩

常见的原因为废用、营养障碍、缺血和中毒。前角病变、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的病变等均可引起神经兴奋冲动的传导障碍,从而使部分肌纤维废用,产生废用性肌萎缩。另一方面当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

2.肌源性肌萎缩

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用微电极技术检查患肌营养不良的动物,显示机能性失神经肌纤维者约占1/3。

两大类主要因素可以引起“肌萎缩”:神经受损称神经源性肌萎缩;肌肉本身的疾病称肌源性肌萎缩。

三、肌肉萎缩的临床表现

1.大腿肌肉萎缩

以股四头肌萎缩为主,股骨头坏死患者及下肢制动者出现大腿肌肉萎缩是普通现象,中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都有患肢大腿肌肉萎缩现象,肌肉萎缩的轻重各有不同,大部分废用性的大腿肌肉萎缩都能恢复,少数股骨头坏死病例的大腿肌肉萎缩终身不能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距离和生活质量。

2.小腿肌肉萎缩

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

3.肩胛带肌肉萎缩

是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性四肢近端性肌萎缩常为肌源性萎缩,以四肢的近端及躯干肌明显,常表现为肩胛带肌和骨盆带肌的萎缩和无力。

4.肌源性面部肌肉萎缩

是由肌肉本身疾病,可能还包括其他一些因素,如肩带或面肩肱型的肌营养不良患者,通过形态学检查证实为脊髓型肌萎缩。另一方面当下运动神经元任何部位损害后,其末梢部位释放的乙酰胆碱减少,交感神经营养作用减弱而致肌萎缩。

5.骨间肌和鱼际肌萎缩

通常以手部小肌肉无力和肌肉逐渐萎缩起病,可波及一侧或双侧,或从一侧开始以后再波及对侧。因大小鱼际肌萎缩而手掌平坦,骨间肌等萎缩而呈爪状手。肌萎缩向上扩延,逐渐侵犯前臂、上臂及肩带。肌束颤动常见,可局限于某些肌群或广泛存在,用手拍打,较易诱发。少数肌萎缩肌无力可从下肢的胫前肌和腓骨肌或从颈部的伸肌开始,个别也可从上下肢的近端肌肉开始。

6.肌肉萎缩肌力分级

(1)0级:完全瘫痪,不能做任何自由无能无力。

(2)Ⅰ级:完全瘫痪,肢体运动时,可见肌肉轻微萎缩,但肌体不能移动。

(3)Ⅱ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4)Ⅲ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引力,能抬离桌面。

(5)Ⅳ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

(6)Ⅴ级:肌力正常,行动自如。

四、肌肉萎缩的治疗

1.规范康复运动治疗

肌肉萎缩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经过正规的运动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后遗症。

有人误把运动治疗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应忽视对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及拮抗之间协调性的康复治疗,以免患者肌力恢复正常,但遗留异常运动模式。

2.强调肌肉协调性训练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3.其他治疗

低频或中频电刺激、神经营养药,配合针灸/电针和推拿。

五、肌肉萎缩的自我调治

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促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

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补气健脾药膳,如山药、黄芪、白莲、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劳逸结合

忌强行性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预防感冒、胃肠炎

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肌萎缩患病情反复或加重。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肌肉萎缩怎么回事?

肌肉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其主要表在病变位置的肌肉饱满度下降、肌肉力量以及韧性下降,可以通过肉眼以及局部查体发现。导致肌肉萎缩最常见于废用性以及失用性的肌肉功能减低,以及肌肉本身损伤所导致的病变。废用性以及失用性导致的功能减低常见于脑血管病以及手术后功能康复锻炼不佳,一般可以通过规范的康复锻炼来恢复一定的功能。肌肉本身损伤常见于外伤以及免疫、代谢相关性的肌肉损伤,这类病因所导致的肌肉萎缩,由于本身肌肉存在不可逆的损伤,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周围神经疾病也会出现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会导致什么危害?

无论是久病卧床的病人还是松懈的健身训练者,肌肉围度都会有萎缩的迹象,主要表现为肌肉松垮、力量减弱,同样的训练动作完成起来要比以前更加吃力。长期比较严重的肌肉萎缩容易出现相关病变,导致肝、肾及血液微循环系统受损。

肋部肌肉、横膈膜等呼吸肌萎缩会使呼吸变弱,导致呼吸机能衰退。面肌萎缩患者会出现精神委靡、情绪低落等情况,甚至还会变得越来越自卑,对人生失去信心。关于肌肉萎缩的原因及危害,详细介绍如下:

肌肉萎缩的原因

肌肉萎缩的原因一般分为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关节源性肌萎缩。其中,废用性肌萎缩和关节源性肌萎缩比较常见,恢复起来也比较容易,只需进行适当锻炼并补充足够的营养即可。神经源性肌萎缩和肌源性肌萎缩是由疾病造成的,而关节源性肌萎缩与关节损伤有关。

神经源性肌萎缩

通俗来讲,神经源性肌萎缩就是神经系统出现问题或受到了损伤,导致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出现萎缩症状。如果神经治不好,就无法恢复其正常功能,肌肉萎缩也就不能根治。由于神经细胞不像骨骼细胞等其它体细胞那样具有再生功能,所以治疗难度很大。

这种情况的肌肉萎缩会对患者造成极大伤害,比如物理学家霍金,就是因为得了脊髓侧索硬化症的病,导致全身肌肉极度萎缩,胳膊和手指的力量小至连鼠标都不能正常使用。

著名运动员桑兰,因为颈部受伤导致脊髓受损,脖子以下的肌肉因神经支配的缺失变得萎缩无力。经过精心治疗和顽强的康复训练后,她上肢功能恢复了很多,但下肢肌肉还是无法自主运动。除此之外,外伤损害到神经甚至将其切断,也会导致该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

我们知道,跷二郎腿是一种不良坐姿习惯,极端情况下还可能造成神经损伤。比如,某人跷二郎腿后由于困倦等原因睡着了,使膝盖后面的腘窝长时间受压,这会造成腓总神经受损(腓总神经从膝盖腘窝通过),使其支配的胫骨前肌萎缩无力,脚不能正常勾起。这样一来,走路就只能将脚拖着走了。

肌源性肌萎缩

肌源性肌萎缩是由肌肉本身病变造成的,比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因为这是一种肌肉本身的疾病,所以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医治方法,只能期待医学进步了。

废用性肌萎缩

我们的肌肉遵循用进废退的法则,也就是说,要想维持肌肉原来的功能和形态(肌肉力量和体积),就必须经常给予充分刺激,如果48~72小时内没有重复进行上一次的高强度运动,肌肉力量就有下降趋势。正因如此,久病卧床的患者由于长期没有走路,双腿肌肉会严重萎缩。

一般情况下,我们每天的各项运动就足以维持基础的肌肉力量了。但在手术或伤病之后,由于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动保护措施才能痊愈,比如打石膏、戴夹板、用拐杖辅助行走等,会导致肢体肌肉的活动大幅减少,从而造成肌肉萎缩。

肌肉的活动强度下降后,肌肉代谢就会异常,分解大于合成,导致肌肉力量和体积减小。废用性肌肉萎缩不仅体现在肌肉中的氧化酶活性和肌纤维的活动能力下降,而且还表现为肌纤维横截面积缩小及纵向挛缩,从而使肌肉块头减小、延展性降低。

幸运的是,废用性肌肉萎缩是可逆的,经过适当康复练习后就可使其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尽管如此,肌肉萎缩太严重也会使恢复非常困难,甚至失去训练价值,所以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肌肉萎缩发生很快,但恢复起来非常缓慢。在对500名膝关节手术患者的大腿围进行监测后发现,在手术后的第一个星期内大腿围就下降了1~2厘米。

有研究显示,即使将正常人的下肢固定131天,肌纤维直径也会减小42%,也就是说腿围几乎会减小一半。有相关理论认为,肌肉恢复至以前状态大约需要萎缩时间的3倍。由此可见,肌肉萎缩后的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才能有效。

关节源性肌萎缩

如果是关节损伤引起的肌萎缩,除了废用性肌萎缩外,关节源性肌萎缩还会使肌肉萎缩速度加快。关节损伤带来的炎性反应会使关节内的神经和感受器受损,而我们的身体也会保护性地抑制受伤关节周围的肌肉收缩,避免引起疼痛和造成进一步损伤,这样一来肌肉萎缩的情况就更为严重。

肌肉萎缩的症状及危害

不同部位的肌肉萎缩,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面部肌肉萎缩患者常常出现闭眼不全、鼓腮或不能吹口哨等症状;向上举起手臂时出现肩胛骨异常突起的情况,与上背肌肉萎缩、无力有关。

胸锁乳突肌萎缩合并斜方肌萎缩,一般会与全身性肌肉萎缩同时发生,主要表现为走路困难、性腺萎缩及早秃等;两手对称性肌肉萎缩发展缓慢,往往低于前臂中段,两侧肢体相同部位的周长如果相差1厘米以上,在排除皮下脂肪的影响后,就可确定为肌肉萎缩。

进行性肌肉萎缩患者的心肌会变得越来越无力,导致身体各器官供血不足。肌肉萎缩会引发急性胃扩张,就是胃部突然扩大,这主要与腹壁肌肉薄弱无力有关。

急性胃扩张患者即使进食量不大,也会感到反胃,吐出后会好一些,但很快又会感到不适,严重时还会吐出黄绿色粘液(胃液和胆汁的混合物)。肌肉萎缩还会引发褥疮,褥疮是骨突出部分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受压后,导致血液不流通引起的组织坏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良好的肌肉力量是保护关节软骨和韧带,维持关节稳定的重要措施。因伤病或手术等原因造成肌肉萎缩后,要尽快开展康复功能练习,以维持和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进一步萎缩。这不仅能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而且还能避免日常活动中再次受伤。

延伸阅读

更多精彩回答
'); })();